勇立潮頭擔使命 砥礪奮進新征程 全國“兩會”期間中央省級主流媒體聚焦濟源
來源:濟源日報
作者:鄭海波
時間:2022-03-12 10:13
春風浩蕩又一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完成各項議程,勝利閉幕。
“兩會”期間,濟源,這個全國唯一全域規劃建設的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鄭州“1+8”都市圈的新成員,一時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度嗣袢請蟆?、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新華每日電訊》、《農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主流媒體,《河南日報》《大河報》等省級媒體,以及這些媒體的“兩微一端”,采取多種形式,聚焦濟源高質量高水平建設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和創造的有益經驗,對愚公兒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濟源的生動實踐進行了多方位、多視角報道。
全國人大代表、示范區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史秉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時,以飽滿的熱情認真履職、積極建言獻策,大力宣傳推介濟源產業轉型、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民生建設和人大工作等方面的成果和經驗做法,充分展示了濟源人民團結一心、實干擔當、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堅定不移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
過去的一年,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年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新的一年,中華兒女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發揚歷史主動精神,迎難而上,砥礪前行,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人民日報》“兩會”特刊“踔厲奮發建新功”欄目,以《創造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業績》為題作文,表達了全國人大代表心聲,充分展示了祖國各地在新征程上展現新作為的壯志豪情。
作為全域都在黃河流域的城市,史秉銳對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好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感觸頗深。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笔繁J表示,濟源將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市場主體、規上企業、新興產業規模、科研創新型機構(企業)“四個倍增”,加快傳統產業轉型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謀篇布局,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創造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業績。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今年“兩會”的熱詞之一。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修正草案)》,是今年全國人代會的一項重要議程。就本次修法的重要意義,新華社專題采訪史秉銳等全國人大代表,并刊發通稿《為加強人民當家作主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史秉銳認為,修改地方組織法是黨領導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國家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本次修法把各項制度創新成果和實踐中好的做法以法律形式確立下來,為加強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針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建立基層聯系點、代表聯絡站”,史秉銳談了自己作為人大代表的履職經歷,并介紹了濟源的做法和經驗?!白鳛槿舜蟠?,我多次到聯絡站參加人大代表聯系群眾主題活動,聽取群眾意見,了解基層聲音,不僅促進了更好履職,也進一步密切了一名人大代表與群眾的關系?!笔繁J說,相信修法之后,聯系點和聯絡站的作用必將得到更好發揮,有力促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新華社還就如何貫徹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用好北京冬奧會遺產”采訪史秉銳。他表示,中國制造業發達,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本土產業鏈、供應鏈優勢,培養一批冰雪體育裝備產品龍頭企業,把冰雪體育制造業做大做強。
發揮資源優勢 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攻關種業“芯片” 端牢中國人飯碗
民族要振興,鄉村必振興。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聚焦鄉村振興,廣泛交流經驗,暢談意見建議?!豆饷魅請蟆贰斑B線代表委員·鄉村振興”欄目采訪史秉銳,關注承留鎮花石村發展鄉村旅游、實現農民致富增收的做法,對濟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經驗進行了宣傳報道。
去年,濟源多措并舉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增幅14.03%,達到18065元;通過旅游產業實現致富增收的人口占脫貧總人口的53%。
《光明日報》報道,花石村鄉村旅游的火熱,是濟源鄉村建設和產業發展全面升級的增益效應?!懊利愢l村帶火鄉村旅游,成為濟源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大特色?!?/div>
史秉銳表示,濟源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堅持“跳起來摘桃子”。通過基礎設施完善、特色產業培育和項目帶動,一股股興村富民的力量正在“拔節生長”。濟源將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龍頭帶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
糧安天下,種子為基。種子的優劣,不僅關系農產品質量和農民收入,也影響著國家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種業發展,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今年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種業振興”。
3月10日,《農民日報》刊登史秉銳專訪文章《攻關農業“芯片” 推動種業振興》,詳細介紹了濟源發展綠色制種、打造農業“硅谷”的成果。
“全國每三棵大白菜,就有一棵的種子來自濟源?!蔽恼轮赋?,濟源的育種專家、技術人員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持之以恒地進行研發、培育,以愚公移山精神攻克著一道道技術難關,推動了蔬菜種業發展全面突破。如今,濟源是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種基地、全國最大的洋蔥雜交種子產業化生產基地、全國第一批區域性蔬菜良種繁育基地。3.5萬畝的蔬菜制種年產值超過2億元,種業讓農民端上了“金飯碗”。
一粒粒小小的種子,孕育著現代農業發展的“大希望”。史秉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牢牢把握住種業發展控制權,才能牢牢把握農業發展主動權。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種業發展迎來更大機遇,種業產業鏈也將進一步拉長,種業跨越式發展的美好圖景必將越繪越精彩。
堅持以創新引領跨越發展為主線
提升創新能力建強各類創新主體
創新是第一動力。大國創新怎么干?媒體高度關注,代表委員感觸頗深。
針對科技創新話題,《經濟日報》專門開設了“代表委員話創新”欄目。史秉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推進科技創新,重在構建創新體系。濟源要堅持以創新引領、跨越發展為主線,把創新擺在高質量發展的邏輯起點和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積極爭取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加強與高校、研發機構對接合作,全力打造高層次協同創新平臺,培育建強各類創新主體,充分發揮創新在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重要作用。
過去的一年,濟源堅持創新引領,進一步突出創新核心地位,建立健全創新機制,打造了一批創新平臺,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就。在農業領域,科技創新加快實施,農業生產模式加快轉變。
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兩會’聲音”欄目連線史秉銳,就科技興農話題進行深入訪談。
史秉銳指出,習近平總書記站位國家糧食安全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局,強調“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笨倳浀闹匾v話不僅指明了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也有力提振了地方推動鄉村振興的信心和決心。
史秉銳說,目前濟源農業科技創新正在加快實施。智慧型農業機械廣泛推廣應用,“軟件種田”越來越多,專業合作社拓寬經營思路加強現代化管理,土地集中管理更加集約簡約?!爱斂萍紴檗r業注入的‘養分’越來越多,種地已不再是單純的‘老把式’?!?/div>
史秉銳認為,要以創新為引領,加快農業與多領域科技進步融合發展,全面推動農業生產模式、營銷模式、管理模式轉型提升。
強化能力素質 打造過硬作風
以積極姿態融入鄭州“1+8”都市圈
“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必須爬坡過坎?!闭ぷ鲌蟾鎸衲晡覈l展面臨的形勢作出科學判斷。
如何錨定“兩個確?!?,實施“十大戰略”,在復雜的大環境中穩中求進,推動現代化河南建設行穩致遠,考驗著廣大黨員干部的能力作風。
在“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中,濟源在求實效上下功夫,用攻堅的方式方法破難題、解新題,用推動工作的實際成效檢驗活動開展的成果。今年前兩個月,濟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穩步增長,為實現首季“開門紅”奠定了堅實基礎。
3月10日,《河南日報》“兩會”特刊“云端”連線史秉銳等全國人大代表,以《在實踐中錘煉過硬本領》為題,報道了河南各地加強能力作風建設的做法和堅定決心,對濟源取得的工作成效進行了充分肯定。
今年全國“兩會”,河南代表熱議的除了能力作風建設,還有一個熱門話題,就是鄭州都市圈?!?+8”都市圈如何擴容提質?濟源等城市如何融入?都備受關注。
“兩會”期間,《大河報》豫視頻欄目邀請多位代表委員和業內專家,為鄭州都市圈的建設出謀劃策,并就濟源建設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為鄭州都市圈發展貢獻力量進行專題報道。
就濟源在鄭州“1+8”都市圈中如何定位,史秉銳指出,將主動對接融入、找準自身定位,加快洛濟深度融合發展,建設豫西北、晉東南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創新引領跨越發展的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城鄉一體發展的共同富裕先行區。
就融入鄭州“1+8”都市圈作的謀劃和舉措,史秉銳表示,要堅持規劃引領,強化創新驅動,夯實產業基礎,加強交通互聯,推動綠色發展。
就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在貫徹落實省委“十大戰略”方面推出的思路舉措,史秉銳指出,要以創新創業搶占先機,以產城融合再造優勢,以城鄉融合拓展空間,以擴大投資蓄積新動能,以改革開放激發活力。
“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融入鄭州‘1+8’都市圈?!笔繁J表示,濟源示范區將找準自身定位,發揮比較優勢,拉高坐標、奮勇爭先,創新引領、跨越發展,努力為河南實現“兩個確?!眾^斗目標作出濟源新的更大貢獻。
大會鼓舞人心,奮進篤行不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后,史秉銳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采訪,在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閉幕側記《永遠在路上》節目中表示,要把發展成果更多地轉化為人民群眾能享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收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